编者按:古琴具有一种独特的静态美和内省气质。许多人觉得它“音量微小、速度迟缓、节奏不明、旋律平淡”,听起来很不适应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出现过将古琴曲加快、加花以适应现代人欣赏口味的尝试。当时査阜西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来谈这个问题。他认为:音乐以感动人取胜,不以刺激人取胜;古琴是小生产社会中最恬静的音乐,这个特点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,不应强行变静为动。这篇短文,体现了一位琴人面对形势变化的冷静,也为后来人客观认识古琴留下了启示。
古琴减字谱主要记录指法而不精确记录时值节奏,这为实际演奏留下了自由处理的空间。古琴曲加快、加花的情况在今天依然存在,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。
琴曲加快、加花与发展
琴曲在旧世非士大夫专有,而是民间艺人创造,士大夫参与其传。几年来提供资料作证,已得社会肯定矣。另一訾议谓旋律单调,节奏迂迟,音量微弱,非现代思想感情,余以尚有所待而未急加辩证而作“发展”之措施者矣。
为增加音量或丰富音量作改良古琴及用其他乐器配奏之举,是改良、配奏途径本身发展问题,吾兹不论。
其有单纯地以加花掩单调,以加快掩迂迟,使传统琴曲蜕变失真,则吾不能已于言。
加花、加快之法验之五六年矣,余曾静观其效。当其不得人欢,则花上加花,快上加快以激之,年复一年,其不得人欢如故。故吾欲有言矣。
乐以感人胜,不以激人胜。加花、加快激人,非感人,何取耶?西方狂人音乐(“无调性音乐”、“电子音乐”)终不能胜东方群乐之昂扬,激而不感故也。今欲激恬静移情之乐以追群乐之昂扬,毋亦东施效颦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