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祥霆大师《琴声十三象》【和】
来源:伏羲琴院作者:琴润一生 日期:2021-10-06 浏览:
(十一) 和
姚崇的《弹琴诫并序》中说:琴者,乐之和也,君子抚之,以和人心。”又说:“乐导至化,声感人情。故易俗以雅乐,和人以正声。乐有琴瑟,音有商徵。琴音能调,天下以治。异而相应,以和为美”。可知“和”为优雅端庄从容适度之声,乃是可以静物平心之美。
李祥霆大师书法“和”
柳识《琴会记》中说:“琴动人静,琴酣酒醒。清声向月,和气在堂。”所以可知“和”乃琴音、琴曲所达成的气氛,令人有和谐、和平之感而至其环境和平,其心神和谐。
仲子陵的《五色琴弦赋》讲到“清音从内而发,和气由中而起”,是说“和”为精神活动,“和”为内心感觉,生之于正声,发之于深心,形之为琴曲,融和彼此,谐调天人。后人所谓琴之为乐乃是“中和之音”、“中正和平”、“和平雅正”即与此同。司马承祯《素琴传》有云:琴音琴乐“其象法天地,其音谐律吕,导人神之和,感情性之正”。可知“和”乃心志之正,气息之平,而达于谐调世人与圣贤之心。
李祥霆大师书画
谢观的《琴瑟合奏赋》讲到的“静而各守,动而合矩”,是属于指法技巧上琴与弦谐调,当如后人所说的“指与弦和”。薛易简的《琴诀》所说“鼓琴之士,志静气正,则听者易分。心乱神浊,则听者难辨矣”,即是说弹琴者必须内心清醒从容,是所谓“志静”。而明了所弹之曲,是所谓“气正”。这又是后人所说之音与意和了。
李祥霆大师书法
因之其鼓琴,典雅从容,感之于正声,发之于内心,应之以双手,出之以七弦,存古人之理想。欲其在厅堂而和谐人我之情,在天下而可以和平吏治,融通异类。
于琴之音,则是“和气由中而起”,‘志静气正”,音与意和。在琴之器,则是静而各守,动则合矩,指与弦和。平心静气以谐人、我、心、物。此乃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