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琴讲座|琴学艺术(张振涛 11月19日)
来源:北京大学作者:北京大学 日期:2019-11-19 浏览:
讲 座 时 间:2019年11月19日18:40-20:30
讲 座 地 点:北京大学二教410教室
主 讲 人:
张振涛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特聘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、《中国音乐学》主编。198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、1995年获该院文学博士学位、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"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"国际评委(2005)、"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"委员(2006)、国家新闻出版署"政府奖"评委会委员(2007)、全国社会科学基金文艺学项目评委(2009)。著有:《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》《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--音乐会》《吹破平静--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》《声漫山门--陝北民族音乐志》,论文集:《诸野求乐录》《风声入耳》《燃烧的琴弦》《响鼓重槌》,主编《杨荫浏全集》(十三卷)《黄翔鹏文存》(上下卷)《中国工尺谱集成》(十卷)。
主 持 人 :
陈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
讲座摘要
凡是能称之为“学”的领域,必然包罗万象,宏细兼融,有玩味无穷、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。琴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音乐家,就在于他们有文人的双重身份。他们操琴度曲,打谱立说,留下了鸿篇巨制、粲然可观的琴谱、琴论、琴曲和琴歌,也使古琴艺术成为中国音乐诸多品种中唯一被冠以“学”的独秀。今日琴学虽不再是传统文人知识体系的琴学,但今日琴人仍以血脉、文脉维护琴学。琴器是真身,琴学是真传,文脉相传,血脉相通,观念大同。